第一讲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一、概述及定义支气管哮喘与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精神病、糖尿病已被我国列为慢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特点为潜伏期长、病程长、导致患者功能减弱或消失。哮喘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全球3 亿人的健康和生活。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具有多态性的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定义为呼吸道症状的病史如:喘鸣,气短,胸闷及咳嗽,这些症状在经时及强度上可变,并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而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多数患者很少出现哮喘发作,严重哮喘发作则更少见。来自全球哮喘负担的数据表明,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不正确的治疗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费用将会更高。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为此,世界各国的哮喘防治专家共同起草,并不断更新了全球哮喘防治倡议(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GINA目前已成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二、流行病学全球约有 3 亿患者。各国患病率不等,从1-30%不等,我国约 0.5-5%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外2-6%,美国 80 年代 3.1%,90 年代 5.4%,澳洲、 新西兰 20%。一般认为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病死率全球为1.6-36.7万/100000 人,美国1-4/100000人,欧洲、澳洲4-8/100000人。我国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三、病因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患者个体过敏体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1、宿主因素(1)遗传易感性:5q12、22、23,17q12-17,9q24等(2)气道高反应性(3)种族、裔属2、环境因素及诱发因素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等;气候变化、 运动、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四、临床表现(一)症状哮喘的四大典型症状为:咳嗽、喘息、气喘、胸闷。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