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 温病学 36.逆传心包2. 温病 37.透风于热外3. 温疫 38.渗湿于热下4. 温毒 39.水主之气5. 镜面舌 40.两阳相劫6. 杨梅舌 41.浊邪害清7. 猪肝舌(紫晦而干) 42.耗血动血8. 新感温病 43.清泄少阳9. 伏邪温病 44.分消走泄10. 阳血 45.开达膜原11. 阴血 46.辛开苦降12. 斑 47.清营泄热13. 疹 48.凉血散血14. 白? 49.燥湿泄热15. 晶? 50.风温16. 枯? 51.春温17. 发热恶寒 52.暑温18. 寒热往来 53.暑厥19. 壮热 54.中暑20. 日晡潮热 55.暑瘵21. 身热不扬 56.暑秽22. 发热夜甚 57.暑风23. 夜热早凉 58.湿温24. 低热 59.伏暑25. 时有汗出 60.秋燥26. 战汗 61.大头瘟27. 神昏谵语 62.烂喉痧28. 昏愦不语 ( 最严重 ) 63.上燥治气29. 神志昏蒙 64.中燥增液30. 神志如狂 65.下燥治血31.痉32.膜原33. 湿热遏伏34. 泻南补北35. 温邪上受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 温病学: 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科学。2. 温病: 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类急性热病的总称。3. 温疫: 是指温热性质的一类疫病,是温热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病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4. 温毒: 指因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它除具有一般温病临床表现外,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5. 镜面舌(绛舌光亮如镜):舌绛无苔,干燥无津,光亮如镜,为胃阴衰亡之象。6. 杨梅舌(焦紫起刺) :舌色紫而焦躁,舌面上有点状颗粒突起,尖部尤甚,状如杨梅为血分热毒极盛所致,常为动血、动风的先兆,见于猩红热7. 猪肝舌(紫晦而干) :舌色紫而晦暗,干而枯萎,如猪肝色。为肝肾阴竭之象,预后不良。8. 新感温病: 指感受外邪后即时而发的一类温病,其发病初起临床表现与当时主气的治病特点相一致。9. 伏邪温病: 指感受外邪伏藏于体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的一类温病,其发病初起临床表现与当时主气的治病特点不一致。 10.阳血: 齿龈出血,结瓣于上,其色紫如干漆,多为阳明热盛动血。 11.阴血: 齿龈出血,结瓣于上,其色黄如酱瓣,多为肾火上炎。12. 斑: 点大成片,平铺于皮肤,视之斑斑如锦纹,有触目之形,无碍手之质,压制不褪色,消退后无脱屑,为阳明热炽,内迫营血,血从肌肉外渍所致。13. 疹: 点小琐碎小粒,形如粟米,突出于皮面,抚之碍手,压之色退,消退后有脱屑,为邪热郁肺,内窜营分,血从肌肤血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