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立场文件国家:印度议题:世界气候问题代表:乔培军刘旭日乔峰川下午好,主席先生,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我很荣幸的作为印度代表和各位一同讨论世界环境问题。我们深知世界如今在环境方面面临的挑战,并决意为了世界的未来采取一切措施遏制环境的恶化。印度的人口估计有12.1 亿人, 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001 年 72.22% 的人生活在村庄中,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环境,但是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经济上困难希望发达国家能予以资金支持。第一,履行各自责任。第二,实现互利共赢。第三,促进共同发展。第四,确保资金技术。这还是我国领带人就气候变化问题的表态。森林覆盖率为 21.9% 。例如严重的人口过剩、环境恶化、大量的贫穷人口以及印度国内的种族以及宗教冲突。印度的经济在过去十年已经大幅度地扩大规模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积约1. 6 亿公顷。据欧盟报告:印度已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欧盟一直是气候变化领域承担减排责任的标兵。但是要实现对世界的环境承诺,美国要比欧洲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这无疑会削弱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因此,美国一直是气候变化谈判中制造阻力阻力。美国曾于1998 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 2001 年 3月,布什政府以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气候峰会》在 2007 年6月,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主席国德国在决议草案中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建议,遭到了美国的“根本性反对 ”。峰会前夕, 美国总统布什出人意料地抛出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 ”。不过,在布什的新计划中,关于新的排放标准,只字未提。我国代表认为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第一是依据科学事实,第二是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三就是涉及应对措施了。欧共体即提出了到2000 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冻结在1990 年水平上的目标。 这一提议得到了小岛屿国家联盟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北欧国家的支持。美国却少有地与欧佩克国家结成了同盟,反对为限制排放量制定任何目标和时间表。以印度和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则明确表示不会承担任何限制其经济发展的义务,并强调指出,如果指望它们取得任何进展,就需要对他们进行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美国温室气体的人均排放量和总排放量都高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