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检测研究进展【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化学致癌物及环境因素等所造成的慢性肝脏损害均可诱发原发性肝癌,其恶性度高,容易复发及转移,预后差,而且早期诊断较困难,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期。目前认为 HCC是多因素、多基因、多突变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开发和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细胞因子在HCC发生、增殖与发展同样存在着密切关系,原发性肝癌的生物标志物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监测肿瘤进展、疗效判定、复发和存活率的判定十分重要。因此,寻找有效的原发性肝癌生物标志物是医学工作者多年以来的努力方向,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除了甲胎蛋白外,近年来a— L一岩藻糖苷酶、 1一谷氨酰转肽酶、铁蛋白、血清胆碱酯酶等肿瘤标志物,由于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可能不久以后会成为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重要依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PHC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1. 甲胎蛋白 I alpha feto protein AFP) 甲胎蛋白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胎肝合成的,AFP在胚胎的 12一14周合成达高峰,血清浓度可达 1— 3 g /L,胎儿出生后,基因表达即关闭,出生1天后,血清浓度降至正常水平,约为5.8彬L,但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AFP基因表达开放,血清中 AFP浓度显著升高。因此 AFP成为诊断肝癌的首选标志物。其阳性值设定为 >400ug/L,AFP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60%一70%的PHC患者表现为AFP的显著升高[1] 。但 AFP诊断PHC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相当多的肝硬化患者的血清 AFP值在200ug/L以上。 Gupta等[2] 发现 AFP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 41%一 65%和 80%一 94%。此外。部分良性肝病、生殖系统和胃肠道的一些恶性肿瘤中 AFP值也升高。而且在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PHC患者中,AFP水平明显低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者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3] 。这说明单独应用 AFP诊断PItC 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须和其他PHC血清标志物进行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甲胎蛋白(AFP)是诊断 HCC的传统标志物,然而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较低。近年很多研究报道,不同肝细胞组织分泌的AFP糖链结构存在差异,根据不同糖链的AFP与小扁豆凝集素的亲和力不同,可将AFP分为 AFP-L1、AFP— L2、AFP-L3,AFP-L1主要存在于良性肝病中, AFP-L2来自孕妇,而 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