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的双线结构与场景布置分析范文“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 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 ; 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 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 ; 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 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 ; 我们面前无所不有, 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 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 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简而言之,那个时代和当今这个时代是如此相似, 因而一些吵嚷不休的权威们也坚持认为,不管它是好是坏,都只能用‘最⋯⋯’来评价它。”这段经典段落,作为全文的开篇,不但是一个引言、时代布景,也是《双城记》整本小说的总括和核心精神所在。本书的结构,承接了从书名和开头那继承而来的二元结构——这是这本书最为清晰而且重要的结构支柱。具体来说,横向的二元对立是两个相对的人物团体和理念, 两条线索,两个国度 ( 两个大的场景 ) ,纵向而言则是全书前后可以明显划分为两部分。并且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切换、交互和交叉的,这就是情节的双线螺旋结构。而在叙述角度上,狄更斯也同时运用了顺序、倒叙、插叙、乱序和平行叙述等多重叙述方法,将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或疏或密。从人物和主题上看,是马奈特父女、达内、卡顿、洛瑞、杰里所代表的爱与同德日发夫妇等革命党所代表的仇恨两个方面。马奈特一家的命运变化和德日发夫妇的行为构成两大线索,而法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则是贯穿和推动这两者。本书的两个主要场景是巴黎和伦敦, 这两个城市对比同时又伴随word 格式 /A4 打印 / 下载后可修改2 着人物而交替叙述。就时间线索而言, 全书以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分界,前后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在情节和节奏上有着明显的变化。前一部分节奏相对舒缓和沉郁, 主要是对后半部分布局和铺设伏笔,一方面让主要人物一一出场、相遇,把他们的基本身世和性格讲述出来,为后半部分人物命运的急转直下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前半部用相对“宏大”的叙事, 来讲述法国大革命前的时代背景——包括法国和英国的——而且其中英国的叙述更多且更为细腻。这主要服从于狄更斯本人的写作目的, 警示十九世纪的英国人, 其次也有一种隐喻的手法在内: 同时用法国和英国来相互隐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英国就是法国、 法国就是英国, 两者所有的时代背景基本上为其共有,这点我们可以从第一章里得到印证。而自法国大革命爆发开始, 全书的基调从死水一般的沉郁而压抑一下子激烈起来,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