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口语交际是语文实践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口语交际作为小学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一年级起就开设了口语交际的训练课,以培养学生表达、倾听和应付的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中学生的交往欲望要远远高于高年级,年级越高,愿意说的人越少,甚至出现了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沿着老师思路回答问题,即便创设了相应的情境,愿意表达的学生也是不多,说的人是少数,往往出现只是几个撑场面,大部分同学成了“看客 ”,使得口语交际课变得似乎专为善于或勇于交际学生开设的训练课,某些同学想说而由于不自信,不敢说,口语交际课中参与率极低,生生互动、 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大大减少,有时甚至是为口语交际而上口语交际,远离了口语交际课的初衷,也远远没有达到培养孩子口语表达的勇气与信心的目标。以上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不愿表达,除了学生性格、教材等部分客观原因外, 我们教师作为引导者,在主观方面是否存在一些原因,通过教师的主观努力,能否改变口语交际课的存在问题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努力后,学生口语交往的愿望强了,能力强了,愿说了,善听了,我以为,教师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这种语言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情境 ”就无法进行,交际情境的创设是交际的首要条件,“入境始于亲 ”(叶圣陶语),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是打开语言闸门的一把金钥匙,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欲望,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口语交际课,逼真的情境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情绪会变得高涨起来,兴趣就会被激发,交往的动力自然会加强。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语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特别是极富感情色彩的言语,一节优秀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 过渡、评价等语言的运用,同样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我长大了做⋯⋯??????》上课一开始,教师就会绘声绘色地向小朋友描绘自己小时候的美好愿望,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愿望终于实现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知小朋友, 来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话锋一转, 小朋友们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