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 肥市 现代蔬 菜产 业发 展规划(2008-2012年)为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合肥市蔬菜产业2008— 2012 年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一)蔬菜生产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07 年全市瓜果菜(种植)面积90 万亩,总产量130 万吨,产值 26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蔬菜业已成为继畜牧业、粮油之后,合肥农业经济第三大产业。(二)品种产品结构优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以优质高效和均衡供应为重点, 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2007 年引进新品种13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长丰草莓、长乐香葱、牌坊杭椒、大圩葡萄冬瓜、三十岗西瓜、响导萝卜、义城瓠子、聚星大葱等名特优蔬菜已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效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三)无公害生产模式全面推广,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新建设施园艺生产基地,远离工业污染源,建设了57 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面积达到35 万亩。 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95 个,绿色食品57 个,有机农产品7 个。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市级农业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我市蔬菜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蔬菜基地布局不尽合理;上规模蔬菜基地不够,蔬菜生产的规模效应没有充分显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蔬菜基地的生产质量和长期发展能力不够;加工及流通业发展不充分等。二、产业前景预测(一)城市和农村消费层面。居民蔬菜消费城市大于农村、高收入家庭大于低收入家庭、经济发达地区大于欠发达地区。随着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到2012 年农村蔬菜消费商品化程度由现在20%提高到 50%,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公害蔬菜、净菜、菜汁饮料等潜在市场较大。目前,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率全国最高,到2012 年按城市化率70%计算,城市蔬菜消费人口在1 亿人以上,合肥的区位优势,决定了“东向”战略,发展蔬菜产业的潜力巨大。(二) 国际市场开拓层面。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国际上食物结构中出现蔬菜比重上升的趋势。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加入WTO,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半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出口前景广阔。(三)蔬菜产业在农产品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内主要农产品转入买方市场, 粮棉消费呈逐年下降态势,肉类食品消费呈现出增幅由大变小进而基本稳定的态势,而果蔬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