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德发展计划启德发展计划 (前称 东南九龙发展计划 )是建基于 1998 年 7 月,由人口稠密的搬迁至,在旧址进行的大型市区发展计划。经过多年的研究及讨论,计划包括兴建大型多用途体育场馆、、及旅游中心〈、节日大道、及〉等核心项目,并且会有多项及商业发展,总规划面积逾320 公顷,与、、、及等地整合为一个综合发展区。由于的影响,政府于7 月重新就启德发展计划进行检讨及规划。,通过新修订的启德城中心发展规划大纲,计划正式重新启动。城市景观城市景观启德发展计划全景计划沿革都会计划在 10 月,发表的海港填海及市区发展研究,为市区作粗略的都会概念规划,以应付21 世纪的市区发展需要。因此,政府于1987 年至 1990 年期间进行都会计划选定策略研究,作为前重整都会区的土地用途、运输及环境规划架构,策略涉及广泛的市区土地规划,包括与、、、中部及东部、和西部、东部及南部。“都会计划选定策略”于获通过,相关部门就根据策略逐步落实为指定地区规划目标,进而制定发展纲领。都会计划为启德发展计划提供了原始的规划概念。由于人口急剧增长, 市区人口于已经达到都会计划拟订的上限(420 万人)。同时,的影响以及公众强烈反对在维多利亚港进行新的填海工程,以填海供应新土地的发展方式受到限制,原来的都会计划基本建议已经不再适用。因此都会计划选定策略其后于及分两阶段完成全面检讨研究,以修正原来的规划策略。由于北面停机坪地下广泛范围的泥土,长期以来受到的污染,包括、和等污染,为了避免因为进行挖掘工程而使到这些污染物暴露于中,政府于耗资3 亿 1,690 万港元展开大规模的除污工程,期于完工。东南九龙发展规划变迁因应搬迁,规划署曾经就东南九龙发展规划发表多份研究报告:东南九龙发展纲领研究()计划将启德发展为 “城中城 ”,总面积为 580,其中填海面积为300,目的是平衡分布、及用地,发展为可容纳285,000 人口的新市镇,计划首次提出兴建 7.9 的及长 2.7 的,发展区内设有两条,南北连接及一带。东南九龙发展可行性研究()计划将启德发展为 “兼容全港性设施的城中城”,总面积及填海面积与东南九龙发展纲领研究相若,容纳人口提升至320,000 ,计划扩充都会公园面积至50,首次提出兴建综合、 等康乐设施, 并且加入、 铁路车厂、、垃圾转运站、邮务中心及公众填土转运站等全港性及地区性设施。集体运输系统改为以为主体,南北贯通与;南线连接及。东南九龙发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