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双语学校2020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试题1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双语学校2020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试题本试卷共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中华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可以共生共荣。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曾说过,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强调一般性、普遍性当中广泛且必然存在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东西方哲学同声相应,揭示出世界的多样性。人类文明也不是只有一个色调、一种模式,可以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主张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同样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华文化发展出“明德慎刑”“礼法合一" 的中华法系, 并在规范国家运行方面形成完备制度, 蔚为大观的 《唐六典》 等历代王朝大典即是明证; 古代地中海地区广泛的贸易活动,催生出商品交换规则十分发达尤以民法见长的罗马法。今天,法治已从传统和古典发展到现代,然而世界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法治现代化道路,法治模式不可能定于一尊。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 法律制度的生成和运作模式具有显著区别。人类法治文明并没有因走向现代化而失去丰富多彩、流于千篇一律, 反而在体现世界性的同时保持本土性,呈现出一幅各美其美的图景。就拿基本的司法制度来说,人类法治文明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和模式。英美等国的法官可以找出若干年前的判例去确定某一行为是否违法,欧洲大陆的法官则主要依照体系庞大、逻辑严密的刑法典定罪量刑.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国情特点、历史发展道路存在差异,究竟通过哪种途径来实现法治、法治的具体制度如何安排等, 并没有统一的建构模式、实现机制和评价标准。可见,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虽有一定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是多样的, 这种多样性归根结底源于各国法治“土壤”的不同. 不同的国情必然使不同国家走上各具特色的法治发展道路。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思想,所以中国人民追求大一统的政治发展格局,形成国家法制统一的文明传统。法治文明要持续发展,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这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