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的内容[对建立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摘要:内部审计作为财务的监督部门具有查错纠误的作用,如何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需要从建立内部审计的长效机制做起。关键词:内部审计长效机制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具有独立监督和评价本级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的评价,适时发现单位财务运行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促进单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稳定器”。因此,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起审计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建立内部审计长效机制作出一些探讨和思考。一、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主要领导对审计工作认识不足,忽视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内部审计相对缺乏独立性、权威性,内部审计地位主要看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有些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够全面,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不具有生产功能,不创造价值,单位只要依靠财务人员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就可以了,而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内部审计。只要加强日常财务工作,提高其业务工作水平就可以了,而无须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不但浪费人力资源,而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经济业务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很多单位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专门机构,第1页共5页也基本没有专职人员。有的单位也只是在财务部门加挂了一块牌子,或者仅仅指定一、二个人兼顾一下,领导很少过问,工作任务也不确切。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大多是本单位的财会人员,其身份和职责并不明确,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部审计的要求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即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经济学及其它方面的知识。但目前从数量上看,内部审计人员还不能适应政府部门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较大的对掌握现代审计手段缺乏动力和信心,年龄较轻的缺乏审计和财务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对审计工作还是不能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三)内部审计制度缺损,审计效率不高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被视作“副业”,不少企事业单位一般都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审计制度,也没有执行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无序性、随时性和随意性。这与内部审计工作对象广泛、业务复杂、工作任务繁重的现实很不相称。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由于法规的滞后性,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基本上是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二、建立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一)切实加强审计工作领导,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内部审计是在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审计成果运用最终由领导决定。领导要积极支持审计人员履行职责,定期听取审计部门的工作汇报,创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良好工作第2页共5页环境。要切实保障审计工作必需的工作条件,按需足额安排审计经费,并列入年度预算。同时,强化审计宣传工作,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