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高效课堂的整合随着一场教育革命的到来,全国上下的教育者都在为以前的“以教师为中心”,改变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 堂势在必行。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现出他的生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于课程融为一体,让数学中学习能力、探索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归纳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一:运用信息技术能有“声”有“色”的创设高效引入情境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让数学课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是如何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情境。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增加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比较数的大小时,在传统的教学中,利用黑板就是通过对比,如,若 a=15,b=28,c=30 因为 15<28<30,所以 a<b<c.显得很呆板。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电脑显示出一个画面如: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乌云密布,下起大雨,这时小明跑到一个超市准备买一把伞,这时他手上只有28 块钱,而伞的价钱在 15 和 30 之间不等,那小明就只能买 15 到 30 之间。而引出28 和 15、30 之间的比较,从而引出数的比较。有了图文并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思考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用多媒体创设原生态的场境,使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增强理解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认识具有“催化”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在讲解函数的图像形成这一章节,成为老师的苦恼,老师只能通过粉笔在黑板上通过解析式、做出表格,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再连接。这样讲解起来非常的费力,学生听起来也相当的费力,似懂非懂,学生无法理解这么抽象的问题。而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点”汇集生成图像,凹现这种图像的形成过程,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启迪学生思维,优化学生认知过程。还有如:我们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轴对称图时,学生在对于“平行四边形”及“朋”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练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