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组内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2..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等等。二、自主读书,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除这些之外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教师巡视,指导。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四、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1.带着你对对联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 2.自由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3.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4.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5.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6.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五、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 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3.阅读课后的“积累”中的文章《斗鸡山上的对联》。六、作业 搜集生活中的对联,大家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