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生活动有效性观察与分析摘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忽视“有效性”的问题,加强指导,巧妙组织,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只有有效的学生活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要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回归于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实现生命的主动发展。因此,设计与组织学生活动时必须思考以下问题:①活动是否有意义?活动是不是越多越好?活动时间设计是否合理?②活动是否能引发学生兴趣?能否引发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否能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体验与发展?③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关键词:学生活动 有效性 课堂观察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 20 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 20 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一、注重学生活动有效性。传统教学中我们比较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针对这一状况,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但是,如果我们将活动停留在表面上,不去关注它的有效性,最终是浪费时间,就不能达到“以活动促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就违背了“教育必须有效益观念”这一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活动,而且更加要注重活动的有效性。二、学生活动有效性的评价依据------课堂观察。·角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状态: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追求:有效1学生活动维度·观察点设置:1.学生学习,亦从“课程”出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