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整合的几点看法前不久,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报道:在某所中学有一次校长与该校一位英语教师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教材使用的争议,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校长的观点是: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是硬指标,其评价标准应该是学生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单词、句型和语言点的数量及质量。而英语教师的观点是:英语学习是对语言的习得过程,单纯地以一本教材作为参照,以学生掌握多少词汇语法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生可以学到多少单词语法,主要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教师有权灵活处理教材,可以根据需要补充相关的内容。后来,学校把它当作一个主题在教师会议上进行讨论。结果是,多数人赞同此校长的观点。他们认为,教材的内容是根本,原因在于课本上的内容是必须考试的;允许教师任意调整会“乱套”,以致教学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有极少数教师同意这位英语教师的观点。这一争论一方面反映了部分教师开始关注教材和审视教材,并有一种较强的课程权利意识,另一方面表明了集权式的统一的课程推行模式促成了大多数教师对教材盲目的依赖和被动的忠实。 那么,教师是否只能使用学校统一规定的教材?教师应该怎样选择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又应该如何整合这些教学资源呢?笔者略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英语教材的界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等。由此可见,英语教师不应该只把规定的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料和教学依据。凡是对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适用的,符合《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的教材都可以拿来使用。在满足《英语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尽可能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等。笔者自从进入深圳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