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在岩石上、就算在波涛中,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弱小的植物也一样可以为大自然添上一笔绿色! 石缝间的生命 陆蠡 瞥见 涸 辙 移徙 揠苗助长 淅沥 婆娑 猗郁 蕈菌piēhézhéxǐyàxīsuōyīxùn检查预习了截:明了简单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 进入研读文本 既然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并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写作思路赏绿( 5 ~ 7 )囚绿( 8 ~ 12 )放绿( 13 )思绿( 14 )情感变化快活 留恋 欢喜 爱怜 恼怒尊敬 祝福 怀念 期盼抒情线索寻绿( 1 ~ 4 ) ——————喜悦 满足 “ 常春藤”的特点 蓬勃 向阳 固执找出文中写常春藤的句段,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注意找出直接写“常春藤”的句段。小组进行讨论,派代表举手发言。生命、希望追求光明 、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 你爱国吗?” “ 爱国。” “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 “ 不赞成?” “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资料一:陆蠡( 1908—1942 ),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1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 年至 1934 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 1942 年 4 月 13 日被捕 , 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 34 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写作背景 资料二:《囚绿记》写于 1938 年,当时中国大地烽烟四起,正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学创作的作者由此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株常春藤,于是写下了《囚绿记》。 资料三: 1937 年 11 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作者陆蠡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