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点滴反思梁伟贞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风的指引下,广大英语教师纷纷投入到新课程理念、新教法的研究中去。大批的优质课、示范课都能教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新课标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实质的英语测试水平却没有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和侧重于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却忽略了英语语音、阅读等方面的基础教学,从而导致学生会听、会讲不会读,或不能理解所学的句型和对话的确切含义等现象。主要的课堂表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听说游戏、活动占主要地位,缺少阅读训练。多种多样的听说游戏层出不穷,诸如猜物,接力,传话,听指令做动作,合作表演等,均能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听说能力,但关于阅读方面的活动由于比较沉闷而难于开展,教师一般不选择这样的活动。而且,英语的教学原则提倡少用母语,这样学生对于比较难理解的新句型只能靠猜其含义,课堂中难以得到明显的确切的理解,回家后大部分学生不会继续钻研和查阅,这样本来印象就不太深刻的新句型就会久而久之被遗忘了它的确切用法和准确的含义。所以,尽管是一个单元中的主要句型,学生也不太肯定它们的实际意思和用法。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日常教学中,也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情景性的阅读练习,如一些故事阅读后的问答练习,对话句子的排列,短篇阅读理解等。同时,经常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让成绩好的学生把对话的中文意思翻译一遍,或把句型意思板书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回去翻译对话的意思,写在书本上,不懂的在小组内讨论或者问同学和老师。这样的习惯帮助了一些对语言不够敏感,上课时不太专心的学生,使他们对新知的困惑得到较好的解决。2.过分依赖电教媒体,教学重点句型只成瞬间记忆。现代媒体的运用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甚至有些老师整节课都不用板书一个字,教学的重点句型在屏幕中一闪而过。然而,屏幕上大量的有关图片和信息只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老师设计的任务和活动,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理解,学生却不太清楚。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把本节课的主要句型或难以理解的句型板书在黑板上,让其长时间地停留在学生的视线中,时刻提醒学生这是我们要把握的重点。有些句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时,我们还要板书句型的中文意思。先进的设备我们要很好地利用,但传统有效的设施——黑板,我们也不能抛弃。只有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