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缘何让人爱恨交织 很多教师说,那些空洞无物、脱离实际的长篇大论,每每让人昏昏欲睡,但既然来了又不好意思中途退场,不免对这种培训讲座心生厌倦……教师职业决定教师需要终生学习,培训自然成了教师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教师不是不想培训,而是较少遇到真正有价值、有针对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培训。这个培训缘何如此吸引人前不久,笔者在上海中福会少年宫,亲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国际合唱联盟副主席、澳大利亚著名指挥家、教育家、上海学生合唱团艺术总监史蒂芬·李克(Stephen Leek),亲自为长三角地区的近百位音乐教师授课。这位大师在现场手舞足蹈,他的所有培训都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坐在下面的每个学员,都能上台随唱随学。这种情境中学员不会懈怠,更不会打瞌睡。一位教师说,以前曾经上过多个培训班,但这次最实用。李克的教学非常具有亲和力,氛围轻松,注重互动。通过他的示范教学,大家能非常直观、快速地掌握指导学生发声、指挥排练的技巧。同时李克也教会了大家如何有效地使用示范、手势和表情,如何教孩子领悟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如何开展高效的作品排练,教师回去可以直接将这些教学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李克的培训缘何有如此吸引力?笔者认为主要在一个“动”字。首先,表现为形式上的“动”,培训不再只是讲课,而是注意调动参与者的热情。其次,李克清楚地知道学员们欠缺什么,培训的内容很有针对性。李克带来了许多世界最新合唱信息和技巧,如“变化音色的哼鸣”,目前是国际合唱中比较流行的一种音乐表现技巧,它能使一个普通的音乐作品色彩丰富,充满魅力。情境再现与对话交流让人难忘在一次培训中,主讲人先是模拟了这样的场景:一位教师正在上课,他讲得非常投入。有个学生迟到了,突然重重地将教师身后的门推开,闯进了教室。这位教师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这时主讲人问,教师最原始的情绪反应会是什么?学员说,是惊吓。主讲人问,惊吓之后,教师该如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这个小冲突呢?学员一说,我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的情绪:“你怎么又迟到了?谁让你不敲门就直接闯进来的!”。主讲人说,这种言辞显示此位教师以往习惯于用命令、斥责甚至是威胁的语气跟学生讲话。愤怒斥责不是师生之间最佳的沟通方式,那么怎样对学生讲话比较好呢?学员二说,我会让学生陈述迟到原因,然后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你一下子推门进来,把老师吓了一跳。”主讲人说,这位老师的言语其实蕴涵了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