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单位:偏关职业中学 主备人:白富存【课标与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 42 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升入初中第一次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比较丰富,有的部分还比较含蓄难懂;同时,根据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从初一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教学目的应适中、集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教学方法】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学法指导】1 利用已学的默读技巧默读课文,仔细品味作者的情感在第一册第一单元,我们已经进行朗读训练,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丰富,应该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在默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圈点批注,学生精神高度集中,眼脑作出快速反应,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共同得到锻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觉地阅读习惯。2 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教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琐事,并从中挖掘出生活情趣表情达意,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为今后的深层写作做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学生交流查找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 1926 年,是一篇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