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我的教育工作成功的秘笈高尔基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们:“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我正是怀着一颗对子的爱心,在幼儿教育岗位一干就是 20 个春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一名老师人的基本准则,我以此不断鞭策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向孩子倾注师爱的好老师。当我从师范学校毕业时,还只是一个小女孩,对教育的认识简单而模糊。看着天真无邪的孩子,我有时会头疼,有时又有快乐。我深切体会到:教师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职业,却担负着神圣的使命;让孩子们在我们手里获得最大的成功,需要付出一颗百分之百的爱心,所以,要成为一个好老师,秘诀就是“师爱”。爱就是了解。了解是教育的前提。我了解孩子从了解他们的家庭开始。作为老师的我,首先要对每个孩子进行家访,对孩子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态度、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等诸多问题做到了解。在家访中我真切感受到他们对老师抱着莫大的期望,有的家庭甚至把老师当成苦海中挣扎时遇到的一根救命稻草。家长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淳朴的热切感情让我们深刻理解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家访不仅能帮助我全面了解孩子,还能得到孩子的信任,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我又进一步努力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观察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只有了解了听障孩子的一切,我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从而有的放矢地施行康复教育。爱就是尊重。尊重是教育的法宝。只有充分尊重每一个幼儿,才能有效地施行康复教育。记得小祥刚进幼儿园的时候是个让人非常头疼的孩子,他把恶作剧当成一种乐趣,把老师的批评当成耳边风,从而不断地挑战老师的耐心,在认真反省了自己的做法之后,我改变了教育策略:主动接近他,充分尊重他的活跃性格和合理要求并因势利导。渐渐地,我发现小祥愿意帮助同伴了,也不再跟老师对着干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我体会到,爱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教师与孩子虽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压迫孩子。我从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充分尊重他们的要求和想法,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于是,孩子和我缩小了心理距离,教育出现了良性互动的可喜局面。爱就是信任。信任是教育的基础。“别小看孩子,你若小看小孩,便比小孩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