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骆国发[XX县区农民增收问题及对策骆国发]近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农业健康、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加,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工作。一、XX县区农民增收现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以强化农业基础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方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足进步、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2007年全县粮食产量23.5万t,同比增长6.6%;农林牧渔总产值170657万元,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2748.22元,比上年的2549.25元增加198.97元,增长7.24%。1.种植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重要地位从农民收入来源看,在全县农村经济收入中,农业收入66334万元,占38.87%;林业收入5850万元,占3.43%;牧业收入94805万元,占55.56%;渔业收入793万元,占0.46%;其它收入2875万元,占1.68%。种养业收入在全县农村经济构成中仍占重要组成部分。2.农民收入增长平稳从农民收入与上年对比来看,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一是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随着粮价的上涨,畜禽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全县畜禽产品69617t,比上年的64340t增8.2%,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农民增收亮点全县转移就业31000人次,全年共实现转移就业收入524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400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涉及餐饮、服务、旅游、加工、修理、建筑等行业。第1页共9页4.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由于近年来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施行,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20XX年国家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全面加强国民经济提速止滑的前提下,更是加大了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农业从根本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民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围绕“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收”工作目标,强科技、增投入,对粮食增产、农民收入增加更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1.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随着中央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力度的增加,各地积极加强农业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大量优质、高产新品种及配套高产集成技术大面积推广,大规模农民素质培养:阳光培训、科技入户培训、新型骨干农民培训等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农业科技贡献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2.利好政策刺激农产品价格一路走好由于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安全,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如粮食价格上调),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7年,全县虽然遭受特大冰雪灾害等的严重影响,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发扬“争中干、干中争”精神,全年粮食总产仍然达到了23.5万t,同比增长6.6%,农业收入66334万元。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2007年绿色高粱订单生产26715亩,产量6154t,比上年增122.2%;烤烟9400t,同比下降4.8%;油菜产量10452t,同比增19.6%;水果产量9587t,同比增22.6%;中药材958t,同比增16.7%。畜产品69617t,增8.2%。为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县委、政府对绿色高粱基地建设项目加大了扶持力度,2008年,全县22个基地乡镇实行“企业+公司+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规模发展绿色高粱种植51300余亩,种植户增收达1500万元。4.国家政策性扶持,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国家政策性扶持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7年全县粮食直补、水稻良补、玉米良补、油菜良补等1100余万元补贴资金直接兑现到农第2页共9页户手中,有效促进了广大农民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全县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1.农业结构不合理造成收入来源有限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运用行政手段的多,市场运作的少,因此,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特色农产品规模小,产品质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