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 高岑”。 题目“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这首诗写出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裘 衾 掣着 瀚 阑羌 辕qiúqinchèzhuóhànlánqiangyuán中军置酒饮归中军置酒饮归客客胡琴琵琶与羌胡琴琵琶与羌笛笛卷地的北风把白草吹折,八月的边塞 已处处飞雪。好像一夜春风忽然吹来,万千梨树白花顿时盛开。雪花纷纷,珠帘难遮湿罗幕,天气酷寒,狐裘不暖缎被薄。将军两手举弓拉不开,都护铠甲冷冻难穿着。沙漠纵横结了百丈冰,天色惨淡愁云万里凝。主帅帐里为您置酒来送行,吹起羌笛演奏琵琶与胡琴。时过黄昏纷纷大雪积满军营门,朔风劲吹红旗冻冰不翻滚。友人啊,我为您送行到轮台东门,分手时雪满天山,道路已难辨难分。山重路转我不见您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行的蹄印。 1 、根据题目“白雪歌 / 送武判官归京”的提示将全诗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 前五句)瀚海雪景图第二部分: ( 后四句)风雪送客图2 、朗读“瀚海雪景图”,思考下列题目:A. 写风,以“卷地”和“折”形容( ),写雪,用( )字勾画出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风势之猛飞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运用了( )手法,并将( )比作( ) ,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名句。一 . 二两句都流露出作者( )之情。联想雪花梨花热爱边塞风光D. 第五句又转写( )雪景,前半句用( )的写法,极言奇寒,暗寓“行路难”。( )一词为饯别场面酝酿气氛,寄托离情别绪。C. 第三句先由( )一词,从野外转入室内,接着用( )、( )、 ( )( )等词生动说明了雪地的奇寒,从而颂扬( )。散入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将士的意志野外夸张愁云惨淡3 、朗读“风雪送客图”,思考下列题目:A.“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连举三种乐器,运用( )方式,写出送别宴会的( )情景。借代热闹B.“ 冻不翻”体现(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出诗人对友人的( )之意。最后一句当中( )字用的最传神,诗人的情意俱在其中。天气奇寒惜别、担忧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月飞雪 喻雪梨花风雪奇寒 百丈冰凌瀚海雪景图账中饯饮 雪中送别 风雪送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