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东乡镇中心校分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 27—28 页 例 1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规律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2、经历探索运算定律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情境导入:昨天是圣诞节,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发糖果,老师说早上每人发给 3 颗糖果,下午发给 4 颗,小朋友使劲摇头,不乐意;老师改说,早上每人发 4颗糖果,下午发 3 颗糖果,小朋友高兴地跳起来。引发学生思考:这两次发的糖果数量是多少?小朋友为什么愿意接受第二种发放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4=7(颗) 4+3=7(颗) 3+4=4+32、创设问题情景: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生们仔细观察,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根据学生解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56+404、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从分校到黄老师家 300 米,从黄老师家到中心校 100 米我走了多少米?(学生独立解决,师板演)二、在比较中概括规律。1、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① 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② 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并给你发现的规律命名。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2、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同桌讨论,分别举例子,学生在举例子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例子很多。)怎么才能更好地表示加法交换律呢?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师: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清楚呢?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字母或图形表示两个加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师:一般用字母 a、b 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则可以写成:a+b=b+a1三、在应用中深化规律1、对口令师:83+17= 生:等于 17+8397+44= 785+68= 300+600= 88+75= a + b = 35+65=2、根据加法交换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56+44=( )+(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