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VIP免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_第1页
1/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_第2页
2/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_第3页
3/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需要的媒体和实验如下:一.创设情境,播放各种声音的视频如一首优美动听的古筝曲引出课题 二. 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1)学生小组实验,有一张纸,同学们能想出办法让它发出声音吗?一个同学用手拔橡皮筋,一个同学听。在学生实验后让学生思考:你听到了什么?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当振动停止时还有声音吗?学生通过对这一系列的解答获得了初步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感受。 (2)老师和学生一起用尺做实验,分别把尺放到桌边三分之一处和三分之二处拔动让学生听并提出问题:你感觉的是什么?学生做实验并回答,哪处的声音大,哪处的振动时间长,哪处振动的幅度大等等,既让学生再一次的体验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也为下一节课声音的强度埋下了伏笔。 (3)让学生观看录相鼓的振动带动鼓上红色小球的振动,从视觉上感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4)教师演示敲动音叉,观察能不能看到振动,看不到怎么办,利用媒体放大使学生对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加深了印象。 (5)用手去捏自己的喉咙说话,感受声带的振动。 通过这多种教学活动,有效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2:声音的传播播放视频 得出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① 固体能传播声音,实验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人敲桌子,一个人俯耳听,再把桌子拉开一条缝再重做此实验,得出结论固体能传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