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5 课)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简单电路》单元的第五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在这一课的学习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一种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课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规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 25 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规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20 种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谈话:在我们身边,有的物体能导电,有的物体不能导电。来看这根电线:哪部分能导通电路?哪部分不能导通电路? (师演示:用电线外面的塑料连接起来,小灯泡不亮;用电线里面的铜丝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 2、提问: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3、讲解:也就是说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可以导通电路,外面的塑料不能导通电路。 (幻灯出示概念:我们把像铜丝一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像塑料一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导体 绝缘体 学生倾听并观看教师的演示。 期望学生发现: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铜丝能导电。 教师开门见山的引入研究主题,清楚地示范检测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正确的检测方法,为后面的检测活动打下基础。 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引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开门见山。 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方法 1、谈话:我们知道了像铜丝一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