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说课 刘小静引领低段学生探究童话主题一、教材分析 《小马过河》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主题是“考验”,其他课文还有:《特殊的考试》。从《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中可以看到小马广泛征询意见,有勇气面对考验,也可以看到马妈妈对小马的鼓励。从老牛和松鼠身上可以看到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课文借助小马过河这件事,主要说明面对考验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学过《乌鸦喝水》,有一些童话学习经验。二年级学生爱读童话,能初步读懂童话,能理解小马面对考验的做法。但是他们分不清小马心理变化的层次。在字词上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匹”“没”“难”“磨坊”等等。三、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在读文中识记、巩固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寻求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第3点 难点:1、分清小马心理变化。 2、对关键句的把握。四、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件展示所学内容,引出课题并板书,开火车读词语的形式,既复习了生字词,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计意图: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读边展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通过“连忙”,“立刻”体会小马没动脑筋,知道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深化对课文哲理的感悟。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语言通俗易懂 , 生动有趣 ,对话比较多 , 朗读时 , 注意反映出童话形象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可以指导孩子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动物进行说话,从而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还可以用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增加朗读的趣味性。(二)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 学习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1 、 2 自然段。其他同学结合课文第一幅插图,思考:小马和老马在说什么?你从它们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结合插图,交流反馈。 理解“连蹦带跳”。 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先指名朗读第 1、 2 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理解“连蹦带跳”。 2. 学习第 3 、 4 自然段 (1) 自由读第 3 、 4 自然段。 结合插图质疑、解疑。 指导朗读 找反义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