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 演唱:刘欢 •数英雄 论成败 • 古今谁能说明白 • 千秋功罪任评说 • 海雨天风独往来 • 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 • 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 • 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 • 终不悔九死落尘埃 • 轻生死 重兴衰 • 百年一梦多慷慨 • 九州方圆在民心 • 斩断情丝不萦怀 • 谁不想国家昌盛民安乐 • 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 •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 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 得民心者得天下 • 看江山由谁来主宰 同学们展现你的风采吧! 学习目标:1 、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2 、熟读成诵,在自主、合作、探究中 理解课文。3 、理解“人和”的含义。 走进名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生活在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以天下为己任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即王道治国,提出国君应该爱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曾游说各国宣扬该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现存七篇。 • 《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 •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学性最强的。因为孟轲的为人,本不像孔子那样深沉庄重,而是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反映在文章里,就不仅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行文坦露,喜笑怒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文字通俗流畅,无生硬语,又喜欢使用层层迭迭的排比句式,这样就形成了《孟子》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富有气势。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横行无阻。 • 《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于用形象帮助说理。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都成为后世常见的成语。《孟子》的散文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它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善于用文学手段达到实用目的,对于既主张以文载道,又重视文学的美感,喜欢在说理中包蕴个人感情的唐宋古文家,成为绝好的典范。试看韩愈的文章,雄肆而严整,喜用排比、博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