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 1 秒、几秒及 1 分的时间观念。下面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一、自我评价在本节课,课始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受了“1 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抓住这个契机我出示生活中的各种钟表来认识秒,通过课件认识 1 秒、5 秒、15 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 1 小格是一秒,一大格是 5 秒,接着感受 1 秒有多长,加深了对 1 秒的体验。1 秒看不见,摸不着,1 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 1 秒,充分体验了 1 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的角色。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强调感悟和体验 1 分和 1 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 1 分=60 秒时,因为学生通过前面认识几秒的学习,已经知道秒针走一圈是 60 秒,在通过课件演示,就更加清晰秒针走 1 圈的同时分针走 1 小格,接着让孩子们讨论刚才发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总结出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最后体验 1 分有多长,在体验 1分钟时还让学生观看 1 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练习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做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几秒钟,还引入生活中用秒来计量如:火箭发射的倒计时,赛跑,过马路的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