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校本课程整合的心得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学校课程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我国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决策自主权和作用越来越大,这些都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可能、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同时,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为其奠定了相当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特别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开发中取得的成功和积累的经验,为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足够的自信。关键词: 校本课程 开发与研究 开发方案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快速推进,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普遍的共识,掀起了新一轮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热潮。要做好校本课程整合,首先应分析学校现状,学校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深入调查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即他们在学习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时未能得到满足的合理需要。可发动教师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别对各年级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研究,作出初步结论。另一方面,调查和分析本校的资源优势,包括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特殊才能、校园文化生活、图书资料、信息技术设备、活动场地、办学经费以及社区能提供的课程资源。通过这两方面的调查研究,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初步确定本校要开发的主要科目。然后制定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规划和指南。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指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期望得到的主要结果,包括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等方面。其主要依据包括国家的政策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条件。校本课程目标、是一定学段的校本课程力图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充分而各有特色的发展所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它是人们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校本课程的特点,对校本课程所要达到的育人结果作出的预见性反映。校本课程目标有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之分。总体目标是指导一所学校开发的整个校本课程在促进全体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方面要达到的几项要求。不同学校的校本课程总目标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校本课程的设置应具有比较合理的结构。合理的课程设置结构,是指所设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在彼此的数量与课时比例合理组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校本课程的类型可按两种维度来划分。其一是按照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