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目的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3.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教学重点: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难点:苏东坡的情感矛盾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首歌,感受感受意境。(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在音乐中初步感受词的意境。)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说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等往往有得。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登高楼而论忧乐,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杨慎临长江而叹古今。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这千古名篇。二、解题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作者四十七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多了。苏轼此次被贬,是“乌台诗案”造成的后果。元丰二年(1079),新党说苏轼以诗文诽谤朝政,苏轼被捕入狱,同时牵连多人,造成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于十二月底出狱,贬往黄州由于作者在政治上遭受到一次严重的挫折和打击,思想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之中来寻求解脱。但是,他并不能完全忘情于政治,有时因外界事物的刺激和诱发,他便无法保持内心的暂时平静。他的热情,他的理想,他的牢骚不平,往往要通过文学这一喷火口,火山爆发式地喷薄出来。这首《念奴娇》就是这一思想感情冲击下的产物。一、整体感知全词内容(1) 先听示范朗诵,然后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全词。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2)提问: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什么内容?是用哪些语句连缀而形成艺术整体的?明确: ①上片:咏赤壁 下片:怀周瑜② 连缀第一、二部分的是“江山如画,(景)一时多少豪杰。(人)”这个过渡句,又用“遥想”转入第二部分,联系自然而紧密。四、具体分析㈠分析上片(1)提问:词的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作者所见所感,与其他描写“水”的诗句(见投影)相比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