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巳、午、未””“端的”|“兀自”等词语的意思。能讲述文中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他机智勇敢的个性。2、 通过对文中 4、5、6 段的朗读赏析,感受语言魅力,学习文中抓住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根据文本,进行读说听写训练。3、 结合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并学习古典经典文化的兴趣。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品析、欣赏、表演,以及教师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深刻感受武松智勇双全的性格。2、通过展示录像、引入资料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热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过程,感受英雄智勇双全的性格。 2、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教学重点:1、朗读、感悟、品析、欣赏、表演 5、6 段。教学难点:理解古白话文中的一些词语。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武松打虎》的故事,因为这是一篇古白话文,有些词语我们理解起来可能有难度,大家来试一试—— 1、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2、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3、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教师肯定并指导学习古文言文的方法,1:在句子中猜测、理解。2:查字典理解词义。) 大家回忆一下——故事分为几个部分?生: 上岗————打虎 (板书) 那些自然段讲了上岗? (1—3)那些自然段讲了打虎?(4—6)二、师生交流,过渡——1、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下面我就来学习文中的四——六自然段)2、铺垫:当时,武松吃了十八碗酒,踉踉跄跄,只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正想睡觉,谁料,就在此时,老虎忽然出现了——文中那些地方讲了老虎出现的情景? 三、感受猛虎出现时的场景。 1、生找出相应句子。师展示:(1)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师生交流:写虎就写虎,为何先写风声? 生:1、因为老虎来的迅疾,裹着山风,呼啸而来。所以先听见风声,在见虎出。1 师:真是未见老虎,先闻其声。你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老虎来的迅猛。 生朗读。(指导朗读:快、猛) 师评价:你读的和作者描写的一样,有声有色!2、师过渡——师:你见过猛虎下山的场景吗?大家来看一看——展示图片。 你有什么感受? (3 人:害怕、着急、惊恐万分、、)四、 学习第五段。这只猛虎向武松发出那些进攻?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