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简析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译文:• 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我的心中不禁热血沸腾 。• 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 。 •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 。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 宁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也胜过我这样的一个书生。 六.赏析全诗:来犯,出征,围城,苦战㈠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 作者描述这几个片段运用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 来犯 夸张 军情紧急出征 出师庄严 借代围城 唐军神速苦战 烘托 悲壮激烈 (听觉/视觉) 问题: 1 、诗歌借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要表达怎样的主题? • 直接抒发了自己愿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 。 问题 2 :赏析第三联采用的艺术手法?• “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苦战 烘托 悲壮激烈 (听觉/视觉) 在诗歌鉴赏题目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1 、某句诗在文中的作用2 、某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对这些类似的问题,如何回答,(分析前一题) 1 某句具有什么特点(手法)2 展开想象,结合对这句诗的理解,再现诗句所描写的情境;3 体会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妙处(结构、情感、主旨)手法 + 句意 + 作用(结构、情感、主旨)答题步骤 问题 2 :赏析第三联采用的艺术手法?• “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苦战 烘托 悲壮激烈 (听觉/视觉)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 , 作者那时胸怀壮志 , 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 , 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 , 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 ,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