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松果》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庆市万宝学校 李玲钰【教材分析】教科书通过“数松果”的情景,把 5 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置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松果数量与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与规律,经历 5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得出 5 的乘法口诀。教科书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经历编制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从不同角度感受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记忆乘法口诀。问题 1,让学生 5 个 5 个地数,为学习 5 的乘法口诀提供基础。通过填表得出1~9 堆松果的数量。问题 2,根据问题 1 的得数,填出乘法算式的结果,再根据算式编制 5 的乘法口诀。问题 3,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记忆口诀的方法。教科书给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前一句推出后一句,一种是根据得数的特点进行记忆。 在 5 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上,从“一五得五”到“三五十五”这三句口诀,教科书完整给出,而后 6 句口诀则放手让学生在找出一定规律后,通过类比的方法自己编出来。【学习目标】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 5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理解 5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会用 5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体验运用口诀计算的简便性。 4、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1、经历 5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使学生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教师描述: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松鼠妈妈带着她的宝宝到松林里去采松果,我们来数一数他们一共采了多少堆?(9 堆)每堆有几个?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呢? 二、自主探究,编写口诀(一)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1、1~3 堆带着填 师:让我们一起边数边整理表格,1 堆有几个松果?2 堆有几个?3 堆有几个? 2、4~6 堆自己填 师:你能按老师的方法自己完成后面的表格吗?拿出教科书,把它填在上面。咱们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3、汇报 (1)学生说答案教师板书 (2)说明 7 堆有几个是怎样得到的? (3)师小结:看来大家是用加法的到这些结果的,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我把剩下的松果也变到黑板上来。 (二)数形结合,编写口诀 1、看图写算式。 2、得出“1×5”“2×5”“3×5”的结果并编写乘法口诀。 3、理解口诀的意思。 师:我们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