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 8 根小棒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 8 很小棒,每 4 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你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 个羽毛球,每 6 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3. (1)出示例 3 7 枝铅笔,平均分给 3 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先分分看) (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进口述分的过程. 教师提问:把 7 枝铅笔,平均分给 3 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 7 枝铅笔平均分成 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 2 枝,还剩 1 枝.) 教师引导: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道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 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是“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 2 枝.)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 1 枝.)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道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枝)……1(枝) 教师提问:回答时应怎样写?(每人分 2 枝,还剩 1 枝)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平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回答时因有余数需答完整.)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注意横式等号后面的余数及单位名称不能丢掉,写答话时要按题意回答完整. (5)反馈练习: 把 20 张画片平均分给 7 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 2.教学例 4. (1)出示例 4 43 个乒乓球,每袋装 5 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读题后,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