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斜坡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2)愿意与人合作,喜欢与人交流; (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实际,改善生活; 3.科学知识:认识斜面,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教学重点 能在自主式的探究活动中认识斜面的一些科学知识。教学难点 研究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器材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斜面三块、小车、测力计、毛巾、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2、演示材料——螺丝钉模型。教学建议 1.活动中注意安全。 2.充分的预见,随时为出现的新问题点拨、领航。 3.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随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 教学过程一、 回忆情景,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还记得“生活中的好帮手”中搬运工人是用什么办法装油桶的?(斜面)2. 为什么用斜面呢?(省力) 3.斜面真的省力吗? 二、自主实验,随时指导 1.交流学生的疑问之处,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真的能省力吗?为什么会省力?怎样的斜面更省力?……)注:第一个问题必须有,因为课始的游戏只是感知而已,并无具体科学证据,因此在说后几个问题时也应引导学生用上“假如省力”这样的话。 2.为了方便同学们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3.小组讨论,形成书面实验方案。 4.小组上台运用实验材料进行汇报,集体交流评议,使各小组的实验方案更具可行性(方案中至少具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论这样四个内容)。实验记录表第 小组 记录员: 实验次数竖直提起重物所需要的力(N)斜面 1 上拉起力所需要力:(高 斜面 2 上拉起力所需要力:(高 斜面 3 上拉起力所需要力:(高 长 )长 )长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数 我们的发现: ( ) 5.交流后,教师可追问:还需注意些什么?(测力器的正确使用) 6.小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7.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组织交流,启发引导,得出结论(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运用斜面一定省力,而且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 (1)在这一环节中,可让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他们实验的经过及结果,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 (2)对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除了共同讨论之外,还可以用师生共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