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作文教学观初探——以蔡伟教授作文教学为例 摘要:浙江师范大学蔡伟教授曾在重点中学执教语文二十年,形成了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尤其在作文教学方面,创造了众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集中体现在 2003 年发表于《福建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下的写作教学探讨”系列论文中。在这些文章中,蔡伟教授基于新的课程标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阐述了互动作文、“非指导性”作文、“情境—反射”作文、“冥想作文”等相互独立又彼此渗透的七种作文教学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蔡伟教授的四种作文教学模式的分析,揭示其作文教学的基本观念,从而寻找作文教学的突破之道。关键词: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观 人的发展2003 年 3 月开始,浙江师范大学蔡伟教授陆续在《福建教育》发表了以“《语文课程标准》下的写作教学探讨”为主题的系列写作教学论文。在这些文章中,蔡伟教授基于新的课程标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阐述了互动作文、“非指导性”作文、“情境—反射”作文、“冥想作文”等相互独立又彼此渗透的七种作文教学模式。这些作文教学模式及其课堂教学实践折射出一个从教学实践走向教育理论、从特级教师走向大学教授的语文名师的研究思路与思考精神,同时,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蔡伟教授作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情怀。从实践取向观到终身学习观,蔡伟老师不仅是作文教学新理念的倡导者,也是作文教学新理念的贯彻者,更是为作文教学改革不惜铤而走险,敢跟学生“斗法”的勇者,对于他的作文教学理念和实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一、 学生本位观周作人曾说写作需“不宜切题为宗旨”,要“写于所想写,止于所想止”。因此,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打造学生习作的自主平台,开放学生习作的自由空间,尊重学生的内心需要,是一切作文教学模式的的基本立足点,也只有做到这一点,作文教学才真正体现或落实学生本位的作文教学观。蔡伟教授的作文教学,教师出席于写作教学全过程,从写前指导、写作过程、写作修改到习作评价,从命题、立意到构思、选材,教师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点拨方法抑或参与与合作,都从学生主体写作的需要出发,坚持“学生”这个中心。从写前指导来看,教师不只是丢题目(或话题或材料),让学生去写,而是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给学生写作创设适宜的环境。诸如,采用故事介入法、音乐介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