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十二五”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科研课题《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实施研究》课题可行性论证报告一、课题实验的目的意义为了顺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新课改校本化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突破和创新,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发展者,它要求学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更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生命生存的场所”,是“生命的乐园”.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于是,我们把目光锁定在阅读上。阅读,关注的就是人的发展,阅读,就是为了学习与传承人类经典文化。在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中,与古今中外优秀人物展开对话,促进阅读个体、阅读群体的批判性思考,获得审美体验,在阅读中活出生命意义,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师生伴着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由于阅读具有思想重构的作用,因此,它对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办学理念、校风、学风、都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在“书香校园,学习型学校”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将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而发生质的飞跃,凸显办学特色,体现优质教育,形成教育品牌,走出一条新课程改革校本化的成功之路。二、指导思想围绕“营造书香校园”实验主题,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工作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师生精神生活,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学校特色,并以此为载体,影响和带动学生家长参与读书活动,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三、研究目标1、通过“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创设优美典雅的校园,在校内、班级内、家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逐步形成书香学校特色。2、通过“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培养学生“想读书、乐读书”的兴趣,养成终身学习、博览群书的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通过“营造书香校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文化品味,促进教师逐渐成长为博学、善思的新一代教师。四、研究内容及措施(一)建设学习型网络校园1、营造书香氛围(1)在校园的走廊、宣传窗、教室等阵地贴挂宣传标语、名人名言,开辟读书角,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学习的益处,撞击学生读书的心灵欲望。(2)学校出资采购中外经典名著、教育教学著作等丛书补充学校图书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