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一材多用”的教学实践南宁市第一中学 (530012) 黄若琦 发表于《中学教学参考》2014 年 11 月(上旬)年第 31 期一、“一材多用”再研究的现实意义 1.通过前期的实践证明,只要做好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同一素材完全可以出现在很多不同的作文主题中。 2.搜集月考 1 至月考 5 学生作文中关于司马迁的作文片断,发现有的文段判为优秀,得分达 50 分;而有的文段甚至被判为套作,得分在 30 分以下。也就是说某些文段,只是生搬硬套司马迁这一素材,不能合理解释、支撑、演绎作文题目,直接割裂了题目和材料,中心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联。那么,在主题相通,题目允许的情况下,能不能找到灵活转换素材的一些方法呢?为此本人进行了如下教学实践。 二、策略与实践(一) 深度剖析学生优秀作文片断 1. 案例 1:王昭君的例子在三个不同作文主题中的成功运用超越自我(月考 1)勇于超越自我,成就了王昭君的非凡。王昭君,汉宫中一名卑微的宫女,历史的长卷中为何会记录下她那孱弱的身影?因为她勇于自我超越。“和亲”,这个别人避而不及的字眼,她只是淡然接受。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关,踏上茫茫黄沙路;面对荒凉苦寒的大漠,她播撒了中原先进技术的种子,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勇于超越的她把青春年华留在了无边的大漠,换了两国互市的兴旺。如果她甘于宫女这一卑微的身份,如果她 倾 心 于 后 宫 的 明 争 暗斗,或许,她只会平庸地老死于宫廷的一隅,又怎能在历史的丰碑镌刻上她的名字?勿忘内在美(月考 2)青春系于大漠,只为国家和平,是昭君无私奉献之美。王昭君,汉宫中一名卑微的宫女,历史的长卷中为何会记录下她那孱弱的身影?因为无私奉献的内在美。她也怕苍茫大漠那恶劣的天气,她也愁异域迥然不同的风俗,她更念千里之外秀美的家乡。可是她心中不仅仅有“我”,更有“国家”。于是,她用弱小的双肩担负起维系两国和平的使命;于是,她 别长安,出潼 关,渡黄河,过雁门关,踏上茫茫和亲路;于是她在荒凉的大漠,播撒了中原先进技术的种子,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心系百姓,心系国家安宁,这份无私使她舍弃个人幸福,将青春系于大漠。如此美丽的内在,如何不让人动容?责任(月考 5)王昭君,勇担责任,名垂千史。王昭君,汉宫中一名卑微的宫女,历史的长卷中为何会记录下她那孱弱的身影?因为她勇担责任。“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保国家安定,为让百姓远离战乱,她用弱小的双肩担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