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 调 歌 头 苏 轼导入第 第 14 14 课课灿烂的宋元文化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二) 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司马光和他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司马光像司马光( 1019 ~1083 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字君实,夏县(今山西闻喜)谏水乡人,世称“谏水先生”。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资治通鉴》残存墨迹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资治通鉴》书影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宋神宗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司马光《进通鉴表》结合材料,你对《资治通鉴》编写的目的、取材的内容,有了哪些认识?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阅读课文,说一说 : 《资治通鉴》的体例、内容。《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 294 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的历史。全书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叙事明晰,文笔生动。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 可不读之书也。——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 知自治之源,恶乱(憎恨祸乱)而不 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 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 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结合材料,你对《资治通鉴》的价值,有了哪些认识?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宋词及著名词人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长短不一,适于吟唱,又叫长短句。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 词源于民间,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五代十国时期,以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最负盛名 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词的创作达到鼎盛阶段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是两宋词人的著名代表试试看: 你能对“词”做一简单介绍吗?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