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操作解读课题组成员 李志信一、“情境探疑”教学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充分利用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主的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不断创设和利用有效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把科学探究的原理和操作程序运用于教学过程,在探究与情感活动的结合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流程与环节。 这是一种具体的课堂教学体系,该体系由模式的基本模型和系列子模式群构成。这种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来说,更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和调控,从教和学的过程来说,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特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表征来看,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二、“情境探疑”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情境探疑”教学模式以有效情境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方法,以主动构建为特征,以高效课堂为目标,并将其有机融合,构成基本模型。该模型兼容情境学习、探究学习、建构学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发展为适合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子模式群。“情境探疑”教学基本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不断优化的教学情境中确立目标、探究解疑、达标训练、反思构建。对应的认识程序是提出问题、解决(创新)问题、巩固问题、总结问题。按照课堂教学的流程表示如下: 1. (带入情境) 确立目标( 5 分钟) 学生接触、了解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是自然场景、材料、实物、问题、任务,甚至是人际间的交流环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下一步提出问题作好铺垫,并大致上圈定探究范围 ( 领域 ) 和对象。教师要巧妙地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还可为解决问题提供暗示或线索。 探究始于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学生接触或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捕捉到情境中与原有知识水平之间的联系,但又与答案有一定距离的背景信息后形成的。也就是说,当情境中隐含的信息与学生现有观念、知识结构产生冲突的信息时,学生便会产生困惑,提出许多“是什么 ?” ,“怎么样 ?”“ 为什么 ?” 等问题,进而促使他们寻找对策。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情境”要素。设疑是引思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主要教学原则:目标性原则。程序说明:( 1 )设置或引入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是复习回顾、矛盾情境创设、历史故事、现实问题等,激趣导入新课。( 2 )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定势,确立目标时既可以在所有学生课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