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简介堪称红色世纪经典,是在周恩来总理倡导下创作表演的,以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描述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艰苦历程。 1964 年 10 月 2 日在人民大会堂首次演出,成为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时代经典。当时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哼上一首《东方红》中的歌曲,在伟大祖国六十华诞之际,将重演《东方红》,这将是对伟大祖国最好的献礼。课标要求• 知识识记:了解新中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概括整理和即兴表演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高尚情操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请你说出至少 4 种文化艺术作品的形式音乐、影视、戏剧、舞蹈、杂技、书法、绘画、摄影等文革之前,文化艺术的指导方针是什么?文革之前,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代表作品是?一、文化艺术的繁荣1 、 1949—1966 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主要作品: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 《东方红》 电影 : 《青春之歌》《林则徐》 戏剧 : 《十五贯》 《梁山伯与祝英台》青春之歌返回昆剧《十五贯》返回甲午风云返回2 、 1966—1976 年:百花凋零“ 八亿人民八部戏” 革命现代京剧 《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 《沙家浜》 《海港》 《龙江颂》 《杜鹃山》 革命现代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剧照《红灯记》返回《智取威虎山》返回《红色娘子军》《白 毛 女》演出场面 观察与比较新中国三个阶段的文化艺术的情况,你会发现它们各有何特点?1 、 1949—1966 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主要内容是讲述革命斗争历程。 主要内容是讲述革命斗争历程。2 、 1966—1976 年:百花凋零“ 八亿人民八部戏”题材窄,形式单一3 、 1976 年以后:走向繁荣多样化、个性化、生活化,开放化继承传统,走向世界中国电影业的兴起 文革十年,中国电影业十分萧条。从1966年到1970年,全中国没有生产一部电影。到1970年以后,陆续有几部样板戏出品。到将近七十年代中期,才有新故事片上映。3 、改革开放以后:前所未有的繁荣 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扩大中外文化交流,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 电影事业迅猛发展:在国际上获奖影片 300 余部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老井》、《红高粱》、《一个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