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亲和力引言:教育的亲和力,归根结底就是教师的亲和力。它可以与文本的真善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会使整个课堂诗意盎然、趣味十足。然而,一位缺乏亲和力的教师,无论如何也演绎不了充满真情的文章;一位缺乏亲和力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会很好地把学生“团结”到自己身边;一位缺乏亲和力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永远无法彰显人性中最柔、最美的力量。教育的亲和力,就是学校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吸引力。它更多的体现在能够带给教师和学生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校园生活之中。从对学生的教育过程而言,就是春风化雨;就是浸润心田;就是循循善诱;就是用充满真挚情感的语言描述、解释和预言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就是耐心地等待,对学生毫不吝啬我们充满鼓励的语言和信任的目光,永远不表现出失望和嫌恶。教育的亲和力,对学校而言,首先是课堂生活的高品质。课堂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地方就在于它主要是领悟、分享人类精神成就,培养和激发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并进而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过程。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生活体验,并借助学生的生活背景,选择真实的生活素材,在学生与文本知识、个体经验与种族经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一个可以嫁接并进而引发生长的“枝头”。孩子学习人类世代积累的种族经验常常需要凭借意志、付出努力,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抗拒玩耍和游戏可以马上能够带来的愉悦的诱惑。但孩子的学习,在更多的时候是充满快乐的,就像鸟儿在无垠天空自由飞翔的愉悦,骏马在辽阔草原尽情奔跑的惬意;就像鱼儿在浩瀚海洋舒展游弋的怡然,鲜花在土壤温暖怀抱中恣意绽放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从中又能获得什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令人兴奋的、与以往不同的活动,一些充满理智挑战的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材料。他们会对学习过程更加感兴趣,并在今后的日子里记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了真正地面向所有学生,我们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激发和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善于利用教学时机是所有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当学生们表现出学习兴趣、闪现出一个灵感或者是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时,没有什么比调整教学进度、利用这可贵的教学时机更值得做的事情了。只要有可能,把新话题与你正在讲的问题联系起来,效果往往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