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思考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建树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实施新型的、科学的艺术教育,改变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发展的影响,给儿童创造一个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引导儿童在创造活动中感悟创新,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成儿童内在精神的创造性的显现。[正文]一、 艺术教育是综合性教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的课程结构状况,提倡学科的综合,《纲要》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相对领域,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不同的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多门类的艺术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实现多种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连接。幼儿往往以整体、形象、直觉的方式把握世界,应着重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对艺术的整体感受和理解,综合艺术教育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艺术能力的形成环境,因为无论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还是整个人类的早期,说、唱、舞、画等艺术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的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所以艺术教育也应遵循这一艺术能力的形成规划,为幼儿营造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二、传统艺术教育的反思艺术教育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所重视,到底什么是艺术教育,是仅仅让幼儿学会唱几首歌,跳几支成品舞,画几幅看似很象的画,就是艺术教育吗?很显然不是,那只是幼儿掌握由某一技能后的表现。然而家长和社会以及部分的老师仍以此标准来看待艺术教育,重视技能的培养,这是对艺术教育理解的偏差 学前阶段是特殊的教育阶段,普遍教育不普遍,基础教育不基础,我们能以成人的观点去看待幼儿,幼儿往往以整体、形象、直觉的方式把握世界,应着重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对艺术的整体感受和理解。在我国艺术教育由于受到科技理性的影响,长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重技能的模仿和训练,轻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忽视幼儿对艺术的整体感受,欣赏和理解。从绘画角度而言,许多研究者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这些划分大同小异,最贴近实际是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回首美术史的发展历程,对照儿童绘画的发展进程,人们会惊奇地发现两者的发展顺序恰好相反,美术史的发展变迁是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