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数学备课老师汪杨备课日期2015.4.6教学内容 7.1 线段的大小的比较教学目标1.经历将生活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掌握线段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2.经历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的过程,能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的大小关系;3.会用直尺、圆规等学习工具画线段,初步体验用作图语言叙述画法;4.掌握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并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意义,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探求线段的比较方法 难点用尺规作图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出课题1、 出示表格,引导学生从端点、能否延伸、能否度量的角度区别直线、射线、线段2、 通过表格发现只有线段可以比较大小,引出课题3、 板书课题《线段的大小的比较》4、 线段的表示方式:①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记作线段 AB② 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段,记作线段 a独立思考:直线、射线及线段分别有几个端点?能否延伸?能否比较大小?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学生复习用两种表示方式表示线段。学生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概 念 的 复习,比较发现只有线段可以比较大小,引出本节 课 的 主题:线段的大小比较。三种比较方法1、 出示两支笔,请学生比较两支笔的长短2、 请学生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3、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等,我们可以用到上述几种方法。如果将这些物体都抽象成线段,那么线段如何比较大小呢? 4、 我们今天主要研究叠合法比较线段的大小。学生独立思考,探求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① 观察法② 度量法③ 叠合法(叠合法注意强调一端必须对齐,另一端向同一个方向,再比较另一端的位置)学生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 物 的 长短、高矮的比较得到比较方法,再抽象到数学中的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 思 维 能力。线段1、 用 叠 合 法 分 别 将 线 段师生共同探究叠合法比较线段大小合作探究叠的大小比较CD、EF、MN 与线段 AB 比较,分析三种不同的情况,得出相应的结论。2、 已知线段 a,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 a画法:① 画一条射线 AC.② 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 a 的长度.③ 在射线 AC 上截取 AB=a3、小组讨论,如何比较线段 a 与线段 b 的大小?4、学生练习:比较图中线段 a、b的大小的三种情况:学生动手,模仿老师的示范,跟老师一起动手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结合叠合法以及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