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会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 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 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潜力得到开发,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那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呢?一、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 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要适时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给学生以自信,使他们获得满足感。例如, 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 老师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 学生总结为把边长为 1 厘米正方形依次摆放在长方形上, 看摆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 那样就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数。老师为这一举动叫好。接着再问: “学校的操场( 长方形的) 用摆一摆的方法行吗? 简便吗? ”有的同学互相看看, “不简便, 很麻烦! ”大家的意见很一致。“怎样做简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的好奇心一起迸发出来。此刻, 教师不急于表白, 而是乘胜追击, 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图, 问: “要知道游泳池的面积, 能把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教室里出现短暂的安静, “不能, 绝对不可能。”此时此刻, 学生的探究已经到了颠峰老师再适当点拨, 学生就能总结出“使用摆、数的方法不是最好的计算方法, 而且有时还使用不上这个数学方法”的结论。这种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 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 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