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年度工作总结暨 XX 年工作计划 统计局 2013 年工作总结暨 2014 年工作计划 2013 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统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国家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四大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三个提高”,为促进合肥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统计保证。 一、2013 年统计工作 (一)早谋划、抓落实,全力做好三经普工作 按照“提早谋划、认真细致、踏实有效”的总体要求,年初即启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工作。一是提请市政府印发《 关 于 做 好 第 三 次 全 国 经 济 普 查 工 作 的 通 知 》 ( 合 政〔2013〕48 号),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普查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落实办公场所及普查经费 403 万元,其中“两员”补贴 297 万元;督促县区及基层 160 个单位成立普查组织,落实预算经费 921 万,其中“两员”补贴 560万元。二是成立经济普查协调机构,选调普查两员 3507 人,先行先试开展普查区划分及绘图工作,安排各县区综合试点,进行现场核查和试填试报,加强系统培训学习和总结试点经验,针对铁路、金融等系统首次纳入地方普查的新情况,拟定 8 大类 17 个专项调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细化普查实施方案、宣传工作方案、联络员制度及量化校核办法等,实现了对工作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三是将名录比对、单位核查作为普查登记前的首要核心,在省局布置全面清查之前,结合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开展了两轮比对核查工作,收集整理部门信息 36 万条,下发核查单位 2.8 万家。目前,全市名录库单位由6 月末的 8.8 万家上升到 10.4 万家,其中法人单位数由 6 月末的 7.9 万家上升到 9.4 万家,企业法人数由 6 月末的 7 万家上升到 8.4 万家,较正常年度大幅提高。四是突出主体宣传,加强部门协作,狠抓关键节点,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开通普查网站、电话彩铃,发放《致单位核查对象一封信》、《核查公第 1 页 共 6 页告》、普查简报等宣传资料,开展《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竞赛活动,在公交站点、公交车、出租车交通工具上张贴宣传标语、播放视频广告,联合合肥日报、市场星报、合肥广播电视台等省市媒体,开展普查宣传日活动,以及通过设立咨询台、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