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七大病句类型:用词不当、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罗嗦、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一、用词不当 例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二、 语序不当 如:“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应先是“发现”后“讨论”再“解决”。三、搭配不当 如:王小虎下定决心,一定要培养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句子中的“培养”和“好习惯”搭配不当,应改为“养成。”四:成分残缺 如 :在课堂上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这个句子缺少了主语。例如可以加上个“他”。五、重复罗嗦如: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 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 其中“用手从头上”“用手”完全没有必要交代。六、表意不明 如:开刀的是他父亲。在这里“开刀”一词表意不明。他父亲是动手术的医生,还是被开刀的病人?不能让人确定。七、不合逻辑 (自相矛盾)如: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断定”和“大概”在这里产生了逻辑冲突。有自相矛盾的感觉。修改病句五字秘诀: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的)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