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一组)——《敕勒歌》、《锡林郭勒大草原》诗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 朱文荣一、初读两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文,疏通两课字词。(屏幕出示“敕勒、穹庐、嵌着、矫健、小马驹、没过、撒欢儿、散发、散落”等词语,指导学生关注多音字的读音。)(二)读了两篇文章你发现了什么?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交流。)(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写的是草原,都赞美了草原美景;不同点:《敕勒歌》是诗歌,《锡林郭勒大草原》是散文。教师相机板书:诗歌、散文。)二、细读品味,自主探究。《敕勒歌》、《锡林郭勒大草原》,一首诗歌,一篇散文,分别是怎样描写草原美景的?(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1.默读两篇文章,看看文章分别写了哪些景象?画出重点的词句。2.想一想:这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在课文中作批注。(学生自主学习,画词句,作批注。)三、交流分享,体会表达。(《敕勒歌》和《锡林郭勒大草原》在描写草原美景时,均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从动静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拨。)(一)比较学习两篇文章的静景部分。1.交流想象诗歌中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词句。(1)《敕勒歌》中描写了草原上的哪些景象?读出你画的词句。(“天苍苍,野茫茫。”)(板书:苍苍、茫茫)(2)引导想象“天苍苍”所描绘的情景。“天苍苍”是什么意思?透过“苍苍”这个叠词,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天空?谁能描绘一下。(天空空旷苍远,一派粗犷的景象……)(3)引导展开丰富的想象,分享“野茫茫”所描绘的情景。在这样的天空下,放眼望去,全都是“野茫茫”的一片。“野茫茫”又是什么意思?透过“茫茫”这个叠词,你又能想象到草原怎样的画面?(配乐)(引导学生想象草原之广阔,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进一步想象草原之碧绿——一片葱茏,翠色欲滴;再次想象草原之丰富——景物多样,并不单调。)(4)“苍苍”、“茫茫”两个叠词带给我们的是无穷无尽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如此美丽的草原。读诗要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谁能带着自己的想象读一读这句诗?(指名读,齐读。)2.交流品析散文中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词句。(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师生抓重点词句共同品析描写野草、湖水、野花的句子,感受散文描写的细腻。教师相机板书:美丽)(1)“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