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第一书记”先进典型材料市农业开发办派驻虺城店村“第一书记”杜衍春到村工作以来,积极开展入户调研,坚持五必访、五必问、五上门,及时了解掌握村情民意和村里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并多次召开党员会议、村“两委”干部会议和村民代表会,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帮助任职村制订了届期工作计划。一、积极汇报争取。针对该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群众反映强烈等问题,“第一书记”杜衍春及时向市农业开发办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市农业开发办主任杜泽湘把该村作为自己联系点,亲自带领班子成员深入派驻村调查研究,帮助村级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二、理清发展思路。在派驻单位领导的帮助下,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打4眼深水井并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对生产路和沟路渠进行维修,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三是完成村内14个大坑的填平及复垦;四是完成南北大街的硬化;五是对路灯进行升级改造;六是对电子监控践行升级改造;七是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基础设施配套;八是建设一处配套完善的大型健身广场。三、强化工作措施。一是依靠村党员干部,调动群众积极性,群策群力,全村拧成一股绳,争取在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大争取协调力度,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彻底改变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滞后的现状。三是以村为家,把群众当亲人,和村党员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抓住机遇,稳中求进,敢于承担,力争通过两年努力,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12现年38岁的余国扬是xx县安墩镇下洞村的一名普通农民,是市移民办到xx县安墩镇下洞村“规划到户、责任的人”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扶贫对象。xx县安墩镇下洞村,是全省的74个贫困村之一,位于xx县北部,属革命老区,离镇政府约15公里,紧临xx县至xx市xx县蓝塘镇省道。移民办接到扶贫任务后,立即组织班子成员到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了解检查情况,第1页共5页倾听群众意见并派驻人员驻村调研,提交调研报告和初步帮扶方案。工作组多次到扶贫村进行调研,提交了调研报告和初步的帮扶方案。针对下洞村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科学制定脱贫规划,做到“一户一法”,具体是:1、智力扶贫。积极动员适合劳动力转移的贫困户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提高致富本领,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对掌握1-2门农业生产、果树栽培、畜牧养殖等技术进行财力、物力支持;对劳动力缺乏的贫困户,支持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今后脱贫打下基础。2、项目扶贫。坚持自愿原则和市场化机制,发挥当地优势,帮助规划和抓好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一是抓好水稻、番薯、花生、香蕉的种植,提高质量和产量,搞好番薯的深加工,增加农户收入。二是发展养殖业。扶持带动一批贫困户通过饲养家禽、牛羊等禽畜类,发展种养大户,促进收入提高。三是种植油茶,变长期输血为长期造血,最后完全脱贫。3、政策扶贫。对重点贫困户今年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进行慰问和救助,实施救济式扶贫。余国扬就是在移民办的帮扶下脱贫的。在移民办的帮扶下发展种养,承包了六亩山地种春甜桔,新开垦三亩地种植番薯,养鸡苗100只。预计今年收入两万元以上。在发展种养业的同时,余国扬还积极动员妻子外出打工增加收入。预计今年可增加收入1万多元。12县柔远镇李庄村位于柔远镇西北部山区,由原庙巷乡撤乡并镇新设成立,是省级贫困村,现为市委宣传部和市林业局双联精准扶贫联系点。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35户1043人,贫困人口105户411人,贫困面39%;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27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560元。今年以来,李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根据精准扶贫“1+20”方案精神,紧紧围绕驻村工作队职责,全力念好“四字诀”,力促双联扶贫见实效。一是念好“严”字诀,精细制定驻村“职责图”。驻村工作队坚持从“三严三实”要求出发,结合全市“五个一”精准扶贫模式和驻村工作队职责要求,初步探索建立了“一岗双职位”和“一队四责”的管理制度(“一岗双职位”就是李庄村第2页共5页驻村工作队长同时兼任李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确保驻村工作队与村委班子协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一队四责”就是李庄村驻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