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十一五”计划中的农业和农村问题 VIP免费

十一五”计划中的农业和农村问题 _第1页
1/2
十一五”计划中的农业和农村问题 _第2页
2/2
十一五”计划中的农业和农村问题 ········ 农业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部门,强调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强调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历来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十五计划《纲要》中,这个一贯方针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十五”《纲要》一共十篇二十六章,其中很多内容都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就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工作而言,比较集中的是体现在《纲要》的第二篇经济结构中的第三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另外和农村工作有密切联系的是第九章: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我主要结合这两章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九五”的成就与“十五”的基本方针和主要目标 第一个问题。“九五”农业农村发展的成就以及“十五”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和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纲要》在序言部分对整个“九五”期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了很重要、也很概括的总结。其中讲到农业的主要有两句话,第一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九五”期间农业取得的一大成就。关键是要理解《纲要》中提出的这是一个历史性转变。中国人多地少,从十七世纪初以来,中国的人口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明末清初,我国总人口还不到 1 亿人,耕地大约有 10 亿亩。过去了四百年,我国的总人口增加到了将近 13 亿,而耕地只增加到 19.5 亿亩,人口增加了近 12 倍,但耕地只增长不到一倍,可见对粮食需求的压力,实际上是我们国家最近四百年来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为了改变粮食短缺局面,建国以后,曾经强调过“以粮为纲”,但也没能很好地解决粮食问题,粮食的定量供应制度直到 1992 年才结束,那时才可以说粮食的供给状况比较宽裕了。从 1995 年开始,我国的粮食连续五年获得好收成,“九五”前四年,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都超过 5 亿吨。“九五”粮食会有这样比较大的增长,既有必然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 1 页 共 2 页 第一方面就是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即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对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起了重要作用1993 年 11 月,中央明确提出了农户原有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 年的政策。有了这个政策后,对农民来说是吃了定心丸,调动了他们对土地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很多地区的农民,在承包地上打机井、修渠道,购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十一五”计划中的农业和农村问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