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近期,参加 XX 市分乡镇人大组织的视察组,对本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开展视察。所见所闻,既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同时也发现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针对其现状,就如何克服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分乡镇在党和国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指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地置宜,量力而行,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三个明显”的初步成效。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首先是争取投资 1300 多万元,村民投工近 3 万个,硬化灌溉水渠 100 条5.7 万米,缓解了 8000 多亩水田的灌溉难。争取各级政府的资金扶持,修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 3 处,天河水窖等小型蓄、供水设施 1580 口,解决了近 15000 人的饮水难。百里荒村建 110立方以上蓄水池 8 个,埋设引水管 13000 多来,全村 2000 多人全部饮用上了安全卫生水。其次是农网改造后,农村供电设施和供电质量得到提高,价格得到统一,基本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第三是村级公路提等升级建设进一步加快,2005 年启动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建设以来,15 个村共完成公路硬化 98 公里,合并后的 16 个村主干公路实现了通水泥(油)路,解决了近 18000 人的行路难。 二是农村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促进了改房、改厕、改栏、改路“四改”活动的开展,部分农户和农民“住上整洁房、用上清洁灶、上上卫生厕、走上平坦路”。首先是住房条件不断改善,2006 年至 2008 年 6月,全镇大都在规划范围内,沿公路两侧共新建楼房 151 栋,面积 20408 平方米。部分新农村小村庄的雏形基本形成。新农第 1 页 共 5 页村建设示范村普溪河村的新建小康户型楼房每年近 30 栋,67%的农户住上了新楼房。其次是生活环境和条件逐步改变,巳有10 村的 2610 个农户实施生态家园“一池三改”建设,通过建沼气池、改厨、改栏、改厕,普溪河村修建垃圾房。用沼气替代柴禾和其他能源,不仅为农户年节省煤、电等燃料费用近 500元,每年还少砍少烧 7000 吨柴禾...